早在今年4月份,英国航母“大部队”就出发开始了为期八个月的部署,来“印太地区”秀肌肉就是此行的核心目的,谁知还没到南海,英国就先出了个大糗。
作为其核心战力,F35舰载机在完成训练任务后,竟因为海上天气原因,无法安全着舰,最终只能紧急在印度迫降,谁知这只是麻烦的开始,截止6月26日,其滞留时间已经超过了10天。
F35战机迫降印度4月22日,“威尔士亲王”号航母作为英国航母打击群的核心,率领着来自挪威、加拿大等国的舰艇编队,浩浩荡荡驶离朴次茅斯母港,开启了长达八个月的海外征程。
展开剩余88%按照英国海军的蓝图,此行不仅是一次武装巡游,更是外交与军事的复合行动,打击群一路前行,不忘与沿途国家互动。
6月上旬,在阿拉伯海西部海域,该舰队与印度海军舰艇会合,并进行了联合演习,为计划中晚些时候对印度的正式港口访问预热。
英国选新加坡作为停靠的首站,也意在彰显与这个“极为重要的伙伴”的特殊关系,按计划,在新加坡停留一周后,打击群还要前往澳大利亚参与多国联合大演习。
谁知行动还没开始就中道崩殂,英国的计划在现实面前遭遇了挑战。
6月14日,正值编队从印度洋向太平洋航渡的关键阶段,一架F-35B舰载机在执行任务后返航时,受到恶劣天气的严重影响。强劲的气流与能见度骤降,使得在摇晃的航母甲板上安全降落风险升高,飞行员只能驾驶战机在最近的印度机场迫降。
这次迫降本身已属意外,而后续检查发现的“严重液压故障”则让情况雪上加霜,尽管印度热情表示愿意提供机库和维修支持,英国方面却婉拒了将飞机移入机库的提议,坚持让其留在露天场地。
外界猜测,英国这是为了防止F-35B尖端技术的泄露。于是这架代表着西方顶尖航空技术的隐身战机,被迫在印度潮湿的季风雨季中“风餐露宿”,这场面属实有些尴尬了,而且滞留至今,英国方面还没把战机修好。
“威尔士亲王”号作为英国皇家海军双航母战略的核心支柱之一,“威尔士亲王”号从设计伊始就被赋予了重振大英海权的厚望,其独特的双舰岛布局旨在优化指挥流线与生存能力,全电推进系统则标榜着低噪与环保的技术前沿。
为规避天价研发成本,英国彻底放弃了自研舰载机,转而全面依赖采购美国的F-35B,尽管纸面数据宣称可搭载超过30架,但实际运作中常以直升机为主力,其空中打击能力与大型两栖攻击舰的界限变得模糊,投入产出效益引发质疑。
而且它仅配备了3座“密集阵”近防炮和4门30毫米小口径舰炮,在现代反舰导弹的饱和攻击威胁面前,其防御网显得单薄而危险。
建造过程的仓促同样为日后埋雷,2019年9月匆忙完成首次海试后,仅隔三个月便宣告服役,必要的测试与磨合期被严重压缩。
服役生涯中,“威尔士亲王”号似乎难以摆脱多舛的命运标签,不仅连续发生两场严重内部漏水事故,其右舷螺旋桨轴还曾意外断裂报废,随后的检修更揭露左舷螺旋桨也存在安装错位的先天缺陷。
当姊妹舰“伊丽莎白女王”号出现状况或需要维护时,“威尔士亲王”号不仅被临时推上阵线“顶班”,其自身的核心部件也被不断拆卸,优先供应给“伊丽莎白女王”号使用。
航母的威力依赖于整个编队和后勤体系的坚实保障,而这恰恰是英国海军的痛点,三年前的一次演练中,“威尔士亲王”号不得不倚重美国及其他盟友的舰艇和战机提供至关重要的护航与空中支援。
英国海军现役驱逐舰和护卫舰的账面数量虽看似可观,但实际可部署率持续低迷,难以支撑双航母编队常态化的远洋护卫需求。
在印太地区“秀肌肉”?“威尔士亲王”号此次万里东行,是继2021年“伊丽莎白女王”号之后,英国航母打击群时隔四年重返亚太的标志性行动。
英国防务高官将其定位为国家实力的象征,自豪地宣称此举展现了“世界少数国家能领导如此规模部署”的能力,还认为这是彰显“英国对印太和平与安全的承诺”。
打击群在新加坡之后去澳大利亚“护身军刀”大演习,继而北上日本协助提升其F-35机队战力,返程再赴新加坡参与“五国联防”军演,试图进一步加强与盟友之间的联系与合作。
但想象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其战略根基正遭遇多重现实拷问。
“威尔士亲王”号无论是护航舰艇的数量,还是舰载F-35B的实际部署数量都显得薄弱,而作为编队核心战力的F-35B,竟因故障滞留印度机场。
英方反复强调打击群的跨国属性,其深层动机或许正是为了遮掩自身力量的不足,并试图通过多国框架来增强行动的合法性与协调性。
当前欧洲安全格局因地区冲突持续紧绷,北约东翼承受巨大压力,在此背景下,英国将举足轻重的海军核心资产投入万里之外的印太,进行耗时八个月的高成本部署,其战略必要性在国内引发广泛讨论。
而且相较于四年前“伊丽莎白女王”号巡航时,当下的印太地缘格局更为敏感复杂,大国竞争加剧,海上权益争端未解,英国航母编队高调介入,客观上为区域注入了额外的军事变量。
尽管英国官方始终强调目标是促进“和平与安全”,但其行动只会加剧地域的紧张态势,其可能扰动本已微妙的海上平衡。
在F-35B滞留印度事件中,英方对技术保密的过度坚持,尽管有其合理性,却也隐隐透露出对包括印度在内合作伙伴的某种技术戒备心态,暴露出其与区域伙伴之间不易调和的微妙矛盾。
“威尔士亲王”号此次的印太航行,是旧日海洋强国在新世纪寻求定位的缩影,其最终能否真正为区域和平稳定增添建设性力量,取决于决策者能否在新时代全球棋局中找准对自身的定位。
发布于:河南省配资178股票配资网址查询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