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一直以来都是西北地区的军事、政治与经济重心,是我军在西北地区必须牢牢掌控的战略要地,因此,兰州的控制权至关重要,不能有丝毫松懈。
1949年8月,兰州战役即将打响,这是一场由彭德怀指挥的规模巨大战斗,我军与以马家军为主的地方武装展开了一场生死攸关的对抗。战斗的残酷程度,难以用简短的文字来描述,敌军的顽强与狠毒,甚至让彭老总也深感震惊。他本以为,西北地区的决战将会集中在甘肃,而非兰州。没想到,正是这场战斗,给我军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马家军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清朝末年,当时回民起义风起云涌。受陕西和宁夏回乱的影响,甘肃河州的莫尼沟大阿訇马占鳌率军响应回乱,很快在军中崭露头角。到了1872年,马占鳌并没有依靠武力独霸一方,而是与谋士马海宴、马千龄等人的支持下,向朝廷投降,从而被朝廷任命为官。接下来,八国联军侵华,慈禧西逃至西安,马占鳌的儿子马安良为保护慈禧的安全,获得了慈禧的高度赞赏,最终占领了大西北,并把控了军事权力。随着时间的推移,马家军的势力逐渐膨胀,尤其是在青海一带,先后投靠过北洋政府和蒋中正的政府,成为西北地区不可忽视的军事力量。
展开剩余81%在马家军的扩张过程中,马步芳的崛起为这一势力的巅峰。他以狡猾、狠毒著称,逐渐成为马家军的领军人物。蒋介石试图削弱地方势力,派遣孙殿英前往西北,但马步芳并未妥协,他与“四马”联手,成功击退了孙殿英的进攻。后来的故事中,马家军虽然曾尝试与蒋介石合作,但由于其强大的战斗力,蒋介石只能妥协。
马家军之所以能够在西北立足,靠的正是他们独特的地理优势和强大的防御工事。马家军修建了坚固的钢筋水泥防线,通过不断加固防御工事,使得阵地几乎难以攻破。阵地的碉堡、暗堡、地雷和铁丝网交织成一张密不透风的防线,成为我军进攻的巨大障碍。
然而,第一野战军并未因此气馁。彭老总根据敌军的防守特点,提出了“钳胡打马”的战略,其中“胡”指的便是胡宗南。首先,第18兵团将胡宗南困在秦岭地区,而我军则集中第1、第2、第19兵团,对马家军实施围歼,最终目标是攻占兰州。
“钳胡打马”计划非常成功,兰州迅速成为一座孤城,外援和退路都被切断,马家军即使拥有三头六臂,也难以逃脱困境。根据地理形势,我军迅速部署作战,围城并不困难,马家军已没有太多战力,能够与我军抗衡的兵力不超过三万人。如此一来,很多人认为,拿下兰州应该是轻而易举的事情。然而,战斗的进展却出乎所有人意料。
8月21日的战斗,尽管我军动用了9个团,却依然无法突破敌军阵地,甚至伤亡超过千人。面对这样的损失,彭老总命令暂停进攻,重新分析总结战斗经验。经过总结,问题逐渐暴露出来:一是过于急于与敌人正面交锋,忽略了敌人强大的防御力量;二是敌人的暗堡、地雷等防御设施远比预想的要坚固得多。面对这种情况,彭老总果断决定调整策略,亲自将指挥所迁至兰州城郊,靠近敌人的火力线。尽管众人纷纷劝阻他,这个决定依旧得到了贯彻。
为了彻底摧毁马家军,彭老总增派了三个兵团共计20多万人,开始第二轮进攻。8月25日拂晓,第二轮总攻拉开帷幕,我军派遣第65军、第4军、第6军在不同方向发起进攻。经过几轮的猛烈炮击,我军的进攻气势愈加磅礴。然而,马家军展现出了超乎想象的顽强与凶狠,他们几乎将所有兵力都投入战斗,没有丝毫退缩的意思。即使如此,我军依旧不放弃任何一寸阵地。
战斗极为惨烈,尤其是在第65军和第4军的进攻中,马家军的防守异常顽强。例如,第65军的578团,尽管连排以上干部几乎全部阵亡,却从未后退一步,坚守住了阵地。而在沈家岭的争夺中,第4军第31团的战士们与马家军展开了殊死搏斗。虽然第31团在攻破敌军核心阵地时损失惨重,但在团长王学礼的带领下,他们顽强地守住了阵地。
随着战斗的推进,敌人的反击愈加疯狂,但我军依旧不曾后退。尤其是在第6军主攻的三营子地区,我军面对高悬的峭壁,不畏艰难,奋勇向前,最终成功突破了敌人防线。
尽管战斗进行得异常艰难,但我军凭借坚定的信念和无畏的牺牲精神,终于突破了马家军的重重防线,逐渐压缩了敌人的生存空间。随着第3军的加入,敌军的撤退通道被彻底切断。最终,马家军的指挥官马步芳和马继援决定撤往西宁。然而,这场撤退并不顺利,敌军的士兵在马继援的命令下发起了一次大规模反击,但此时的马家军已是风雨飘摇,几乎没有了还手之力。
随着战局的推演,我军最终在8月26日中午彻底攻占兰州,成功消灭马家军2.7万余人,俘虏1.37万人。然而,在这场血战的背后,我军付出了惨痛的代价。包括沈家岭阵地争夺战中的王学礼团长等13位团级以上干部在内,我军的伤亡人数达到了8700多人。
当彭老总接到伤亡报告后,沉默了很久。这场战争的胜利是用无数烈士的鲜血换来的,尽管兰州的胜利在历史上留下了浓重的一笔,但那段历史的沉痛与悲壮,依然令人不愿回忆。
战斗的胜利并未结束马家军的悲剧。战后,马步芳和马继援逃往沙特阿拉伯,在那里以私人宅院为掩护,继续他们的生意。但他的丑行暴露后,甚至在台湾媒体的曝光下,他的人格和名声彻底毁掉了。1975年,73岁的马步芳在沙特去世,马家军的辉煌彻底消逝,成为历史的一部分。而兰州的血与火,也早已被滚滚的历史洪流所洗净。
发布于:天津市配资178股票配资网址查询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